日本大阪大学研发紧凑型可调谐蓝光激光器:远紫外光技术迎来突破

2024-12-02 09:57 中测光科
6

    远紫外光因其卓越的杀菌和消毒能力而备受关注。然而,传统的远紫外光源存在体积大、成本高、难以集成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家庭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近日,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世界首个紧凑型、可调谐波长的蓝光半导体激光器,为远紫外光技术的实用化铺平了道路。


1.png


    一、研究背景

    远紫外光(波长低于230nm)的杀菌和消毒能力使其在医疗、公共卫生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的远紫外光源通常依赖于大型、昂贵的超短脉冲激光器,这不仅限制了其普及,也使得装置难以实现紧凑化设计。大阪大学的研究团队此前已利用铝氮化物制成的横向准相位匹配装置,以及包含SrB4O7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垂直微腔波长转换装置,成功生成了远紫外二次谐波(SHG),为远紫外光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全新路径。


    二、技术突破

    大阪大学团队此次研制的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突破了上述技术瓶颈。这种氮化物半导体激光器以405nm波段为基础,通过结构优化,可扩展至460nm波长范围。更为重要的是,这款激光器实现了单波长输出,且具备可调谐特性,能够精确匹配波长转换装置的带宽要求,从而以更高效率生成远紫外光。首席研究员楠井大成表示:“我们设计的可调谐蓝光激光器,不仅体积小、寿命长,还能轻松与新型波长转换装置结合,为远紫外光的生成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三、应用潜力

    该技术的突破性意义在于其紧凑性和可扩展性。相比传统的紫外光源,新型激光器可轻松集成到日常家电中,例如冰箱、空调和空气净化器,为家庭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此外,公共卫生领域也将从中受益,这种紧凑型远紫外光源可以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为病毒和细菌的消杀提供可靠支持。


    大阪大学的研究不仅展示了蓝光激光器设计的新可能,也为远紫外光技术的普及扫清了障碍。紧凑、高效且经济实用的远紫外光源有望广泛应用于家用和公共卫生领域,为人类健康和安全提供新的保障。这一研究标志着远紫外光技术迈入了实用化的关键阶段,也为下一代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随着这项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远紫外光技术在家庭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全球健康和安全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这项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推动了激光加工领域的发展,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咨询热线(Tel): 0591-83855102

E-mail:uki@measopt.com

联系人:翁女士(UKI)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西三环智能产业园A3栋

版权所有© 中测光科(福建)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公众号